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2-03/15/011230.html

等待处理…

《诗经》里的鱼——鱮

点击量:98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诗经》,是一部记录我国先民生活的宝典,记录了古代人类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在或兴或比或赋记事之时,把人们生活的历练和对环境的感悟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它就像一泓流淌千年滔滔不绝的清甜江水,至今仍然让人们有品饮的欲望。

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生活器具等都是《诗经》歌咏的景物,而花、草、鸟、兽、鱼等动植物,更是《诗经》的最爱,吟唱中它们与人类亲密无间、浑然一体。《诗经》所提及到的三百多种动植物中,十多种鱼在诗歌中出现了数十次,让人对鱼这种吉祥喜庆的精灵,莫名产生出一种想要探索的神秘感。

天府之国都江堰江河如织,自古就是水的世界,而水是鱼的故乡,畅游在都江堰历史长河中的鱼类十分丰富。都江堰的江河湖泊中除了有《诗经》中的鲂鱼、鲦鱼、鲤鱼、鲢鱼、鲿鱼等外,还有团鱼、草鱼、泥鳅、狗鱼、肥钢儿、沙沟鱼、黄辣丁、鲫格板、桃花鱼、水蜂子、麻鱼子、麻骨头、尖嘴子、麦线子、鲇鲃郎、土鲶鱼、菜板鱼、虾虎鱼、花桃花、母猪鱼、细甲鱼、娃娃鱼等数十种。

游弋在《诗经》中的那些鱼是什么样子,与今天的鱼有什么区别?

鱮,古今一种常用的食用鱼,在《诗经》中没有单独提及,它总是和《诗经》中曝光率最高的鲂一起出场,共三次。

《大雅·韩奕》中提及一次:

蹶父孔武,靡国不到。韩姞相攸,莫如韩乐。

孔乐韩土,川泽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

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

蹶父强健很英勇,足迹踏遍万方国。

女儿韩姞找婆家,来到韩国最心坦。

身在韩地很快乐,川泽遍布漫无边。

鲂鱼鲢鱼肥又大,母鹿小鹿聚一团。

山林有熊又有罴,还有山猫和老虎。

庆贺有个好地方,韩姞心里好喜欢。

全诗为整齐四言体诗(注:原诗“韩姞相攸”前有一个“为”字),以蹶父韩奕活动为线索,展现了朝臣朝觐、受封、赐礼、饯行、完婚、卫疆、加封等场面,叙述了韩姞找婆家时的国土富庶,物产丰富,不仅有又肥又大的鱼,还有许多珍稀野兽,鱮随鲂一起首先登场,麀鹿、熊罴、猫虎紧随其后。一篇周天子重臣的女儿找婆家,安居乐业的生活场景如画卷一般跃然在人们的眼前。

《齐风·敝笱》提及一次: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

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小雅·采绿》提及一次:

其钓维何?维鲂及鱮。

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鲂从西周至今都是上等食用经济型鱼,其肉质细嫩可口,《诗经》中它独领风骚,有它的出场风头就足够了,为什么偏偏还要和鱮呢一起作伴呢?

鱮,即现在我们所说的鲢鱼,又名白鲢、水鲢、跳鲢、鲢子、白脚鲢、连子鱼、苏鱼等,属鲤形目,鲤科,形态和鳙鱼相似,为青鱼、草鱼、鳙鱼、鲢鱼等四大家鱼之一。其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腹部扁薄,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口大,头大,眼睛位置较低,鼻孔位置较高,它们成年后长度一般为60至100厘米,体重可达到30至40千克,最长能达到140厘米,最大体重能达到50千克左右,养殖的鲢鱼一般几千克。鲢鱼活泼,善跳,喜欢栖息于水体的上层,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海南岛各大水系的淡水区域。鱮和鳙样子相似,所以往往有人把鱮和鳙混为一谈,其实它们只是同属鲤科,为不同的两种鱼。

鱼这种吉祥的瑞物,生命力旺盛而强大,自古不仅是餐桌上的美食,也是人们歌吟中爱情的象征。《诗经》中的鱼也不例外,鲂是人们餐桌上的佳肴,也是人们生活中“匹偶”或“情侣”的隐语,它既可指男人也可指女子。鱮和鲂样子非常相似,它们一起出现就不足为奇了,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增强了诗歌的深潜性和象征性。

另外,《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言《诗经》中的鱮:似鲂,厚而头大,鱼之不美者。故俚语曰“网鱼得鱮,不如啖茹”,而《本草纲目》言鱮:酒之美者曰鱮,鱼之美者曰鱮。

为什么人们对鱮(白鲢)的口感有两种不同的感知呢?

我认为,这与人们食用白鲢的产地、大小、调料等有关。在四川都江堰地区,白鲢有野生和池养的,都是火锅店的美食。白鲢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它对粗糙的肌肤、干燥的头发等有滋润作用。油锅里放上辣椒、花椒等调料,将汤熬制得滚烫,再将生宰的两、三斤以内的白鲢切成块,放到锅里烫上几分钟,然后拈到嘴里,定会满口生冿,让你放不下筷子。(赵家明)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椿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