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发布了2021年度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先进示范单位名单,蒲阳街道红火社区榜上有名。一直以来,红火社区不仅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既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群众就业,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美化家园优环境 群众获得感满满
宽阔整洁的乡村道路、漂亮大气的农村新居、绿植环绕的村居环境……走进蒲阳街道红火社区,美丽的乡居让人羡慕不已。“这一切,都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说起社区的巨大变化,红火社区党总支书记石成洪不禁感叹道。在他看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既是推进农村建设的重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更是推进社区全面振兴的一项综合性战略举措。
石成洪认为,乡村之美首要是干净,只有把环境治理好了,才能往乡村旅游方向发展,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社区的环境在过去是乏善可陈的,可到今天摇身一变成了“美+净”,这离不开社区全体居民的努力。石成洪说:“刚开始搬进集中居住区,大家都是硬件跟上了,思想意识达不到,就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局面,小区公共区域自然成了‘都不管’范围。后来我们通过多方联动,积极引导居民参与,提升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才打开了居民自治、共建、共享的小区治理发展路,让大家除了守好房前屋后卫生,还实行责任包干制,共同美化家园,提升居住环境。”
走进红火社区,人们不难发现,这里的集中居住区建筑风格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完全是有机结合的,房屋间高低错落有致,与咫尺的青山遥相呼应,不经意间就能勾起人们的乡愁记忆。三月的红火春意盎然、芳菲正浓,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是花红树绿,美不胜收,美丽而熟悉的乡景、乡风和乡情,早已成为当地居民隽永别致的乡愁。在此居住多年的居民石朝华深有感触地说:“自从大家齐心协力美化环境后,这里环境越来越优美,空气也越来越清新,我感觉住在这里无比幸福,好多城里人都很羡慕我们。”
绿色产业促发展 群众腰包鼓起来
“春暖花开时,我们任家山上一片片李花最抢眼。”站在距离蒲张路复线不足200米的火虹路上,红火社区居民任永初遥指着山坳里的李树说到。
2018年,一位水果种植大户在红火社区流转百余亩土地种植大青脆、蜂糖李等李树,任永初也跟着把自家10余亩地种上玫瑰李、五月翠等品种的李树,去年已浅尝丰收的喜悦。看着今年盛开的李花,任永初一边掰剪口处的芽子一边对记者说到:“社区一直在带动我们走乡村振兴路,鼓励大家发展绿色产业,不仅给我们提供技术需求,还经常为我们排忧解难,真的很好。今年春天来看花照相的人挺多的,这让我萌发了吃乡村旅游饭的念头,等到李子成熟的时候,除了单纯的李子销售,我还希望更多游客能到李子园体验采摘,带动我们这方的乡村游发展,这样我的收入一定可以增加不少。”
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生态产业,是火红社区探索的一条绿色乡村振兴路。一直以来,石成洪都清楚,产业旺,方有乡村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提质增效为核心的产业振兴,离开了产业这一支撑点,农村发展就失去了原动力,乡村振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产业要发展,是共识;产业要怎么发展,却是难点。”石成洪说。从一开始的盲目,到现在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离不开社区两委走出去多看、多学习。石成洪说:“要摘掉‘穷帽子’,改变‘穷面貌’,必须得找准乡村长远发展的道路,增强‘自我造血’的能力。通过‘取经’,我们发现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关键在于做好乡村产业‘特’字文章,把握好‘特’和‘融’两大着力点。”
于是,社区以猕猴桃、三木药材、茶叶、李子园“四大”特色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前置条件,以项目为支撑,推动各类园区转型升级,倡导“一区一园”或“多区一园”等发展模式,发展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宜业宜居的乡村社区。同时,加快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培育和规范一批经营主体,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另一方面,规范合作社运营,鼓励引导专业合作社或协会跨行业、跨区域联合合作。借助“互联网+”在乡村社区和产业园区中鼓励产业创新,积极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动社区各类产业发展壮大,增强乡村社区创业就业吸纳能力。目前,社区栽种猕猴桃2852.4亩,年产量1401余吨,年产值近300万元;种植三木药材6200亩,年产值约200万元;优质绿茶400余亩,年产值约80万元。
从“致富无门”到“用心发展本土特色产业”,红火社区发展特色产业极大促进了社区集体经济增长,促进了居民增收,一直在李子园打工的红火社区居民曾凤群高兴地说:“真没想到家门口就可以打工钱挣,以前打工要跑多远,现在这个李子园要除草、疏果、上肥料就找我们,几步路就到了,真是太方便了。”
据了解,下一步,社区将积极招引项目落地,有效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乡村功能,拉动社区经济协调发展,优化乡村道路布局结构,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力争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