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镇飞虹社区位于虹口4A级景区内,资源富集,自然生态本底良好。近年来,社区着力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统筹推进社区发展,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绿色小康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省级四好村等荣誉称号。2021年,飞虹社区被列为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示范点位,今年4月底,该示范点位将进入验收阶段。创建工作进行得怎样,项目实施进展如何?近日,记者前往飞虹社区进行了实地探访。
以优促建 闲置资源打造新场景
社区发展优势在哪里呢?飞虹社区党委书记韩国告诉记者,飞虹社区最不缺的就是绿色生态本底和一群勇于干事的人,一直以来,社区牢牢抓住“生态价值转化”这条发展路径,力求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根据创建要求,示范点位包括“生态价值转化”场景营造、构建生态旅游“网商”服务圈、社工室提档升级3个项目。2021年,社区经过实地调研、制定方案、选取点位,最终将场景营造项目点位选在了庙坝塔子坪,在这里打造可赏、可观、可休闲生态旅游场景。
塔子坪位于半山腰的平地开阔处,山上住着十来户人家,房前屋后种植有上百亩猕猴桃,营造项目场地选择了一户村民的老宅基地进行打造。记者现场看到,营造项目呈阶梯式分布,曾经的宅基地位置做了草坪,曾经的院坝边沿搭建了3顶帐篷,废弃的建筑用料搭建在场地中央做了石墩。园中保留着几十棵高大的银杏树,遮阴蔽日。登上新搭建的观景台,可俯瞰河谷风光,绿意葱茏的树木掩映在青砖灰瓦的民居之间,哗哗流淌的白沙河如玉带环绕。风光美、位置佳。据悉,后期该点位还将打造房车露营基地。
代波是该宅基地原住民,他非常支持社区利用闲置资源打造新场景的做法,“社区打造新场景,变‘流量’为‘消费量’,以后我们的猕猴桃更卖得起价,老百姓也可以在家门口做旅游生意,一举多得。”
以点带面 商家联盟抱团促发展
飞虹社区是虹口景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依托旅游的发展,目前有农家乐商户82户,农家乐的蓬勃发展为社区旅游经济发展增添了动能。2021年,社区成立了“商家联盟”社工组织,以一月一次的交流会为依托,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总结别人先进经验,努力实现自身完善,营造安全、有序的商业环境,创造公平竞争的氛围,改善商居关系,并以此“抱团取暖”,增强联盟凝聚力。
商家联盟会长吴勇告诉记者:“通过参观学习,大家意识到,无论是从事餐饮业还是做民宿,都不能仅仅提供基本需求,还要注重人文环境,学会讲故事,才能让‘消费量’变成‘留量’。”在社区的积极推动下,通过商家联盟自主努力,目前社区已建成高品质民宿3家、高端酒店5家、养殖基地2个。
韩国意识到,社区发展治理,还需吸纳更多社会力量。于是,飞虹社区试点建立“五社联动”(即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机制,建强“五社”力量,健全社工服务体系,拉近社区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推动社区服务项目化运行,提升社区治理社会化、组织化水平。清明节前,社区“五社”联动开展节前疫情防控和文明祭祀宣传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社工室硬件设施配套完成,各种规章制度正在上墙,规范化运行将有章可循。
扎实创建 呈现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据悉,2020年,四川省民政厅会同省委组织部、财政厅,以城乡社区建设示范工程为重点,策划实施了“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三年行动计划”,从2020年至2022年,每年选取40个左右的区(市、县)、40个左右的乡镇(街道)、150个社区开展试点,打造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典范,以点带面、以优促建,示范带动全省城乡社区治理水平整体提升。
目前,在生态旅游“网商”服务圈建设项目上,飞虹社区已增设基础设备,并邀请专业团队对社区本土伴手礼设计包装,制作旅游资源宣传视频。“通过一系列创建工作,我们将消费场景全面升级,普通的种植园变身观光园,实现一三产业互促式发展;区域山林、河谷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环境景观转变为消费场景;社区秩序井然、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社区人文治理效果凸显,围绕‘生态价值转换’‘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呈现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韩国表示,项目验收在即,将加快项目实施,争取一举创建成功,为龙池镇乡村振兴赋能,为我市“五大新城”建设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