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2-04/15/011418.html

等待处理…

梦筑都江堰 神游青城山

——萧继东与都江堰的不解之缘

本报记者 宋正刚 文/图
点击量:543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编前语】一江春水自远山而来,经都江堰化作涓涓细流,润泽天府,沃野千里,这片丰饶的土地成为人们向往的宜居宜业之地。古往今来,到过都江堰的书画家不计其数,幽甲天下的青城山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热情,浩荡奔流的岷江流淌成了他们笔下的画意。如今,许多知名画家在这座城市创作、居住。“有山有水有风景、有情有调有生活”是他们的生活常态,他们用敏锐的目光发现这座城市的美,用笔下的丹青传播这座城市的美,成为这座城市幸福美好生活的见证者。

采访萧继东先生之前,内心不自觉地有些忐忑。他不仅是久负盛名的油画家,还是四川美术高教事业的倡导者、开拓者和践行者,更听说,他近一段时间正在忙一件与都江堰有关的大事。他有空接受一位陌生人的采访吗?几番犹豫后,拨通了电话,孰不想,萧老欣然答应。于是,趁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晨,记者一行驱车来到聚源画家村,万万想不到,满头银发的萧老竟在门口等候。

年少时深植下“都江堰情结”

电视剧《人世间》引发了观众对过往岁月的热议,而萧继东先生就是一名人们常说的“老三届”,关于年少时的那段日子,先生很少提及。看到他早期的素描,可以想像,当时的他怀揣了怎样一个关于美术的梦想。说起与都江堰的缘份,萧老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一贫如洗的他曾和友人走路到都江堰旅游,游览了离堆公园,只觉得这个地方太好了。在青城山游览时,舍不得花钱吃饭的他却掏钱买了一本油印的《青城山楹联集》,在他眼中,那是宝贵的精神粮食。他清晰地记得那次是头天下午出发,返回时已是第二天天亮,虽然辛苦,回想到都江堰的美景,脚步也变得轻快。那时候就有了一个生活在这个美好地方的心愿。

到了上世纪90代末,经济条件好了,萧老就想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建一个自己的画室。在哪里好呢?朋友也给他推荐了几个地方,但他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就是都江堰。那时,走马河边的“中国画家第一村”已逐步成形。罗中立、尼玛泽仁等一批中国美术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画家陆续在此设立工作室。每一座工作室不仅是艺术家们生活和创作的场所,更是他们作品的陈列、展示空间。萧老说:“我喜欢都江堰的水,敬佩李冰治水的伟业,流淌的岷江水就是幸福的源泉。”工作室建成后,萧老和家人就常住都江堰,他还特意刻了两方印章。

在都江堰生活了20年,萧老深切地感受了这座城市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民风淳朴,他说自己喜欢“赶场”,倒不是因为要买什么东西,而是因为川西坝子的民风民俗让他心情愉悦。他爱这方水土,喜欢这里的人。了解萧老的人都知道,他不仅是一位油画家,也是一位书法家,很多人费尽心思向他求字。而春节来临之际,萧老会早早地写好春联,亲自送到附近村民的家中。他说,当把春联送到一个老婆婆手上时,她脸上的喜悦让他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

在萧老诸多书法作品中,有一幅作品饱含深情:“梦筑都江堰,神游青城山。”这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一旁的小字,记录了他与都江堰的不解之缘。

艺术创作中的“都江堰因素”

20年来,萧老早已和这方水土建立了真挚深刻的血肉之情,他在这座城市交了很多朋友,有业内的同行,有务实的公仆,更有乡间的百姓。他说:“都江堰的艺术氛围浓厚,很多画家和爱好者都来过我的家中,互相探讨、交流。”都江堰有艺术活动他也乐于参与,本土画家张宗品先生举办个人美术作品展,作为朋友的他还客串了研讨会主持。都江堰市域内一些大学的美术教授,还有萧老的学生,平日里的交流走动也很多。灵秀的都江堰,给了萧老“家”的温暖,他早已把自己看作都江堰市民。

这一时期,萧老在都江堰创作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中有不少与都江堰有关。在欣赏他历时5年创作的史诗画作《成都交子·汇通天下》时,萧老说:“看见那个小小的香炉没有?它就出自都江堰的玉堂窑。”轻轻的一句话,却让人倍感萧老作画用功之深、用心之细。萧老还创作了许多以青城山楹联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如“诗思竹间得,道心尘外逢。”类似这样的句子他尤其喜欢,萧老说,楹联讲究对称性,自己却喜欢在“斗方”之间求得更多的变化趣味。此外,他还创作了不少以聚源镇田园风光为素材的油画作品。

记者在画册上看到了一幅名为《你好,宝瓶口》的作品,萧老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他眼中的宝瓶口,在记者眼中,这幅画的灵魂是“水”,都江堰的水是激荡的,在萧老的笔下,又多了一份温暖和安宁。有关这幅画,著名作家王国平这样写道:“萧继东先生的油画《你好,宝瓶口》以其独到的视角生动地再现了‘东流不尽秦时水’那种清流千里的灵动。油画作品被誉为凝固的史诗,很多画家更愿意用油画来表现静态的都江堰,比如渠首工程、二王庙、玉垒山、安澜索桥、河滩、芦苇、茅草……站在《你好,宝瓶口》前,远眺岷峨巍巍,江山如画,晶莹的雪峰仿佛一首凝固万年的诗章。而眼前,是流淌了两千多年的秦时水,一江浩荡的碧波挟着岷江河谷之风呼啸而来,奔涌着从宝瓶口,飞泻而出,流向广袤的成都平原。一幅240CM×120CM的画布,承载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和天府之国的富庶。”

用画笔讲好“都江堰故事”

在都江堰生活的萧老,一直有一个心愿,用自己的画笔为这座城市做一件事,送一份特殊“礼物”。曾经和一位姓徐的朋友聊天,他得知这座城市有着“长寿之乡”的美誉,流传着许多关于长寿的故事。萧老经过反复思考,起草了《百寿图策划方案》,年过七旬的他要干一件前人没有干过的大事,为都江堰100位百岁老人画油画肖像,并全部捐给都江堰市。

他的想法得到了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并于2020年9月17日和2021年4月12日举行《百寿图》公益创作启动暨开笔仪式。萧老说,我创作《百寿图》的最大原因是对这座城市深深的感情。在他眼中,每一位百岁老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故事,他们的人生就是一种修行,需要去了解、尊重、钦佩他们。“接触了那么多百岁老人,是否掌握了长寿秘诀?”记者打趣地问。萧老说,如果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顺其自然”。有位老人风趣地对他说“长寿的秘诀就是不给别人添乱。”有的老人爱吃肥肉,有的现在一顿还能吃20个汤圆。萧老说,都江堰市长寿老人如此之多,不仅因为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还因为有道文化的浸润。

截至目前,萧老已为70多位都江堰老人完成肖像写生。萧老深情地说,都江堰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因此他选择了油画这种“世界语言”。他要以手中的画笔讲好都江堰故事,把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传递出去。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免费发放反光帽 暖心守护老人平安路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