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进山旅游踏青人员明显增多,为有效应对森林火险,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严阵以待,坚持“防”字为先,采取“人防+技防”构筑森林“防火墙”。
“码”上防火 火源管控更科学
“请把火源放在收集箱里,并扫描防火码、健康码。”4月11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二郎庙管护站防火检查点,护林员正对进入林区的人员进行严格管理登记,并宣传森林防灭火知识。
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资源保护科负责人李德磊向记者介绍,“防火码”是依托微信建立的二维码小程序,所有进入林区的人员扫码登记后,后端程序可获取扫码人员的手机号、进出时间、地点等信息,快速掌握入林入山人员情况,并为后期火案调查等提供参考依据。李德磊表示,通过“防火码”可第一时间掌控进山人员动态,该小程序还具备数据采集、宣传教育、火情报警、违规举报、紧急求救等功能,实现管理全链条、火因可追溯。
据悉,为筑牢森林防火“铜墙铁壁”,都江堰管护总站在重要入口处均设立检查点,对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人员进行扫码登记,及时劝离非法进入者,制止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边进行吸烟、野炊、烧烤、开荒烧埂等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此外,除了把好“入口关”,各管护站还组建精干防火队伍进行日常带装防火巡护,一旦出现火情,可及时处置。在各管护站设置小型消防站,配备风力灭火机、水泵、无人机等各类防火设施设备。
科技赋能 给森林装上“安全眼”
“呜呜呜……”一架无人机在李德磊的操控下迅速腾空而起,飞向林区开展森林火情巡查监测。无人机航拍实时画面与巡山队员协同配合,形成了“空陆立体式”火情监测格局,可及时清晰地看到林区内各种动态信息,检测到存在的森林火灾隐患,有效缩短林区巡查巡护时间,极大提升了森林巡查效率和监测效果。
据悉,近年来,都江堰管护总站积极探索森林防火新模式,努力推进“智慧森林防火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从“人防”向“人防+技防”转变,利用高科技与人力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投入多台无人机分布在管护站沿线,对重点火险区、林区等防火关键地段上空进行火情监测。除了借助“无人机”,还在龙虹片区设置了2个双光谱热成像摄像头,可探测锁定5公里范围内的热源,并识别自动报警,切实提高了森林防火工作效率。
李德磊表示,接下来,都江堰管护总站将利用更多科技手段,构建全方位的森林防火监测体系,与队伍巡查互为补充,提高野外用火的监测和处置效率,让科技助力森林防火安全,守护好一方绿水青山。(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