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2-04/26/011480.html

等待处理…

来自诗乡的报告

——柳风农民诗社诗集
《诗香七里》出版后记

点击量:551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800多年前,陆游来过布金寺,在七里坝播下了诗歌的种子。300年前,柳街薅秧歌起源于七里坝,诗歌就发芽了。2003年,柳风农民诗社破土而立,朵朵诗花在七里坝绽放。2017年,以诗的名义诞生了“七里诗乡景区”。在中华民族诗的国度里,在巴蜀大地、川西坝子的最深处,营造出一个诗风盎然、乡风文明的文化部落。

因此,这本诗集书名就叫《诗香七里》。

《诗香七里》由《星星》诗刊社编辑,团结出版社出版,刊登了柳风农民诗社50余人的作品,具有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

这是一个乡镇的一群农民用长满老茧的一双手,成就的一部夹杂着稻香、汗香与书香味的果实,也是一部可以流传千年的乡愁记忆。

他们用最真实的感情与大地对话,与丰收共舞;用最淳朴的语言向家乡问好,向未来祝福。所有的表达都与虚无无关,与名利无关。他们只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精神家园的守护人。可以说,在日落日出之间,春夏秋冬四季,在田间地头、林盘院落、黑石河边,都荡漾着自由而快乐的诗歌的味道。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柳风农民诗社成立19年了。会员从1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红红火火,如日中天。大家勤奋耕耘,人人都在进步。其中有23人加入了都江堰市作家协会,周兴强、吴会丽、赵志伟、张世琼、姜科、姜群瑶6人加入了成都市作家协会,杨奇旭、邱岗加入了四川省作家协会,体现了农民诗人的进取精神。

在这个群体中,文化层次普遍偏低。他们以种田为生计,也有外出打工的、开农用车的、场镇上做小生意的。他们的诗,浅显、直白,在有人看来不能称之为诗,其实这些并不重要,他们收获的是那一份快乐和不断提升的文化修养,这才是他们需要得到的弥足珍贵的精神渴求。

一路走来,众力相助。成都市文联、都江堰市文联、石羊镇(原柳街镇)党委政府先后分别组织或邀请了蒋蓝、李自国、熊焱、羊子、彭志强、桑眉、杨然、王国平、马及时、黎民泰等知名作家、诗人为农民诗社会员举行文学培训讲座,为提高他们的文学欣赏水平、文学创作能力和文学修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柳风农民诗社成为了一张靓丽名片,央视、四川卫视等媒体做过多次的宣传报道。而“七里诗乡景区”的打造则呈现了一幅乡村文旅振兴的美丽画卷,这里成为了中国首届农民丰收节和都江堰田园诗歌节的主办地。作为原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诗歌之乡”、中国诗歌学会命名的“中国田园诗歌小镇”,吸引了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位作家、诗人慕名而至,探寻诗歌的源头。他们中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廖奔,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侯志明,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程步涛、晓雪以及舒婷、龚学敏、曹纪祖、罗伟章、牛放、大解、余秀华,台湾诗人郑愁予等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黄亚洲,著名诗人杨牧、梁上泉等与农民诗人交流后深有感触,题诗褒扬。著名学者、诗人流沙河生前参加农民诗社座谈会后欣然命笔:“诗歌是我的故乡。”其实,他想表达的意蕴是情有独钟——这里就是他的故乡,也是诗人们的故乡。

最后,我们要感谢支持、关注柳风农民诗社的各级有关部门、各位领导以及社会各届人士,还要特别感谢成都市文联全额资助本书的顺利出版!(□邱岗)

上一条:都江堰的河
下一条:古城诗韵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