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2-04/26/011482.html

等待处理…

一封迟到的感谢信 一个温暖的故事

——永寿社区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获点赞!

点击量:35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本报讯 “我爸爸常说这条命是他们给的!这封信迟到了五年……”近日,一个网名叫做“小同志L”的都江堰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版块上给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同志留言,留言内容既不是反映问题,也不为表达诉求。不到五百字的留言,字里行间皆是感谢之意。

4月22日,在永寿社区7组,记者见到了这位给省长留言的都江堰网友“小同志L”。“小同志L”名叫何跃芳,今年33岁,是幸福街道永寿社区居民。2017年,何跃芳的父亲何学平在华西医院检查出严重的心脏病,需要开胸做置换心脏半瓣膜的手术。整个手术和后续康复治疗的费用大多属于自费项目,一听说手术要花一大笔钱,何学平当即决定不治疗。父母都是靠着一亩三分地生活的农民,职高毕业的何跃芳也是城里一名普通打工族,昂贵的手术费是这个普通农家无法承受的,一家人瞬间陷入了绝望。正当何跃芳一家为凑不够手术费而愁眉不展之时,永寿社区党委、居委会一班人在一次上门走访时了解到了情况。“我还记得蒋孃孃(永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蒋朝辉)当时对我说的话,人命关天,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都不是问题,尽快去做手术,后续治疗费用等事社区会帮着想办法。这真是给了我们一线希望。”为救治父亲,何跃芳一家拿出了所有积蓄,又在外借了些钱,勉强凑齐了手术费。2018年3月,何学平成功接受了手术,顺利出院回到家中,医生嘱咐其不能再干重体力活,必须每天用药并定期做检查。为了照顾好生病的父亲,何跃芳辞去了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何跃芳回忆道:“那段时间我的压力真的好大,爸爸田地里的活儿只能妈妈顶上,他恢复期需要人照顾,我只能辞职。但没工作就没收入,爸爸治病的欠债要还,每个月吃药、检查都需要钱。”此时,到何家最勤的便是永寿社区的一班干部,他们时常主动上门看望何学平,并通过民政部门的临时生活救助平台帮助何家申请到了15000余元的救助金,助其暂时脱离困境。最让何跃芳感动的是,社区还帮她和母亲找到了工作,让这个家庭有了运转下去的动力。“我妈年纪大了,又没文化,社区就介绍她到人民医院伙食团去帮着洗碗。我就在社区的引导下把讲解证给考下来了,现在在都江堰景区当讲解员。”如今有了固定收入,家里的日子好过了许多。“钱这个坎我们慢慢在迈,一家人心理压力也没那么大了。爸爸慢慢也恢复得不错,虽然人还是干干瘦瘦,但越来越开朗,精气神不错。所以,我和妈妈都特别感恩。”

对社区一班人的感恩,何跃芳一家一直深埋在心底,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与方式将其表达出来,这一埋就是五年。“一点都不夸张地说,蒋孃孃她们五年里没有喝过我家的一口水,吃过一个水果。爸爸一直都说,至少要摆一桌丰盛的酒宴,请他们来家里坐坐,才能表达我们一家人的感谢之情。但他们从来都是婉拒。所以,我反复想了很久,才想到要去一个公开的平台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基层干部是如何真心实意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的。”拉着蒋朝辉的手,何跃芳不住地表达着心中的感谢。对此,蒋朝辉和同事们坦言挺意外,很感动。“作为社区工作者,关心每一个老百姓的疾苦和冷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无需感谢。同时,我也真的特别感动,我们对老百姓的真诚,老百姓都能感受得到。”正如蒋朝辉所说,将群众疾苦放在心间本就是一名共产党的干部应该做的,“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扑下身子、沉下心来、脚踏实地,深入到群众中间去,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群众当亲人,方能以初心赢民心。让我们一起为永寿社区这班党员干部以实心为群众办实事的举动点赞! (本报记者 刘晓)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市人大常委会检查《四川省殡葬管理条例》贯彻执行情况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