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2-06/28/011874.html

等待处理…

再上薄刀岭

作者 王方强
点击量:541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之前我去过两次彭州市桂花镇石花村,两次登上薄刀岭。这次,在立秋过后两天,我又随“龙门乡愁”彭州市文艺家采风团,再次来到石花村,再次登上薄刀岭。

薄刀岭早期位于彭县(现彭州市)、灌县(现都江堰市)和崇宁县(上世纪50年代撤销)三县交界处,属于崇宁县管辖;崇宁撤县后,划归彭县丰乐乡,后通过建市并乡,现属于彭州市桂花镇石花村。登上薄刀岭,跨前一步,就是都江堰市向峨地界了,著名风景区莲花湖就在岭下。向北瞭望,磁峰和向峨的山水尽收眼底,像一幅水墨画挂在天际。

薄刀岭虽说不高,但也险峻,“薄刀”一词非常形象地刻画了它,就连因髌骨骨折刚取过钢针不到一年的我,也能轻松地登上薄刀岭的顶峰,这多亏了薄刀岭上一条八百余米长的古石梯。古石梯由谁建,建于何时,至今没有确切的考证,相传是明代一位姓刘的寡妇所建。说是当地一大户人家死了儿子,又要将儿媳妇净身出户,这位姓刘的儿媳妇坚决不从,并将自己的陪奁嫁妆悉数用来为当地百姓修了这条古石梯。薄刀岭在古代是磁峰、向峨和虹口等地山民出山进行商贸的一条必经要道,至今古石梯上的骡马蹄印仍清晰可见。

在薄刀岭所处的石花村有两条山道,一条通向磁峰,一条通向向峨。这两条山道的交叉口,曾设有清代的盐税关卡,至今老百姓把这里叫卡房。去往薄刀岭要经过卡房,现在卡房处,当地村民建有一大茶铺,供村民和来薄刀岭游览的游客休闲娱乐。潺潺溪水边,立有一大石碑,桂花乡贤在上面写有大红的“卡房”二字。

虽说已立秋,我们采风团一行十来人登薄刀岭之前,途经丰乐场街上时,仍感觉热浪滚滚。但当我们驱车到达石花村境内,已是清风拂面,一股股的凉爽将秋老虎驱赶得无影无踪。我们沿沟而上,沟内流水清澈见底,不时看见村民戏水游玩。到达薄刀岭下的卡房时,真正感受到了初秋的氛围。薄刀岭的古石梯保留完好,两边的翠竹青林遮天蔽日。我同采风团的各位老师一道,一边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历史的沧桑,一边拾级而上。不大一会儿工夫,我们就登上了薄刀岭顶。顶上面积不大,绿草茵茵。我站在上面,聆听陪我们登岭的周乐松、蒙伦发老师和石花村支书张书记等讲解薄刀岭的古今,一股乡愁就像眼前的美丽山水,萦绕在我脑际。

我之所以多次到石花村登薄刀岭,是因为石花村是彭州市古迹较多并保留完好的古村落之一。这里不仅有薄刀岭的古石梯及古代的盐税关卡,还有建于明代的来凤桥和普安桥,以及立于桂花、丰乐二乡边界上的古界碑等。同时,石花村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民盟领导的岷江纵队的根据地,以及地下党领导的猎枪会活动的主要区域和进出通道,在石花村的邻村沂水村就建有猎枪会纪念馆。石花村自古以来,也是盛产茶叶的地方。古书记载的石花茶与此有关。以前这里还生产一种独有的棍棍茶,远销藏羌地区,深受少数民族群众的喜爱。

通过这次采风,我深深理解了彭州市宣传部门把石花村定为采风点的目的意义。石花村不仅是让我们记住乡愁的地方,更是在新时代振兴乡村战略中有所作为的地方。我期待着再去石花村,再次登上薄刀岭!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放学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