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在绵阳担任一家大型化工厂的党委委员、负责生产技术工作的穆超银,毅然决然放弃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人才引进,来到都江堰工作。谈及当初的选择,如今已在四川齐力绿源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担任首席专家的穆超银告诉记者:“是因为太喜欢这个地方了。我是重庆人,常常开玩笑说自己是在‘汗水’里长大的,来到都江堰,首先感觉是凉爽,到了夏天,岷江里的水都还有彻骨之寒,因为是雪山上融化的水。环境招商、生态引智,都江堰市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都江堰工作生活30多年,除了重庆口音,穆超银已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都江堰人。在记者眼中,他健康、开朗,拥有重庆人火辣的性格。
以“水”结缘
“我非常关注一个多月前召开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在企业发展中,人才是最活跃的要素,从大的层面上讲,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目前聚焦绿色发展新赛道,更需要一批懂绿色经济的复合型应用型青年人才,目前,我们的人才还是以自身培养为主,只有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发展内在活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穆超银说。
穆超银初来都江堰时,从事化工行业,20多岁时,他就已担任都江堰市安澜化工厂的常务副厂长。从1989年开始,他先后负责了年产1000吨、2000吨黄磷,年产5000吨工业磷酸,年产3000吨五硫化二磷的生产装置设计及施工建设工作。当时,都江堰市化工行业在很多领域还是空白,全靠一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干起来。1993年,穆超银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他说:“在干化工厂时,我因为排污治污等工作,接触了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和环保方面的专家,我发现水处理是未来的‘一片蓝海’,我最初注册的企业叫成都齐力化工有限公司,后来因为水处理业务的扩大,更名为四川齐力绿源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我有时候想,这就是一场有关‘水’的缘份,当我到外地向客户介绍企业时,我会很自豪地告诉对方,我来自都江堰,曾经是李冰治水的地方,我相信客户也会因此多一份信任。”
化危为机
据了解,四川齐力绿源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成长为一家集科研、生产和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环保水处理企业,不仅是国内著名节能环保设备制造商,还是国内二氧化氯发生器技术的开创者与引领者。公司主要从事二氧化氯发生器、PAC自动投加装置、二氧化氯制备系统、PAM制备投加系统、活性炭投加装置、高锰酸钾加装置、一体化水处理装置、高效复合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二氧化氯消毒剂、二氧化氯发生器专用原料(绿安消)等产品的研发制造,同时提供水处理设备集成供货、安装调试、水处理工艺优化及技术改造的综合解决方案。公司配置了专业齐全、经验资深的技术研发团队,现有技术研发团队34人,涵盖化工工艺、装备、环境工程、机电、自动化控制、公共医学等多专业人才,其中博士1人,高级工程师2人,中级工程师15人,助理工程师10人。“2020年10月,我们被省科技厅评为四川省瞪羚企业。所谓瞪羚企业,是指成功跨越创业死亡谷后,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2021年7月,我们还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穆超银说。
“疫情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困难,但其中也有发展契机。譬如说,随着家庭和个人对卫生的重视,家用消毒产品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的工作重心也逐步在向家用市场转移。”在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穆超银向记者介绍了公司新近研发的一系列产品。“这是家用的空气除醛净化魔盒,这是多功能空气净化器,这是二氧化氯消毒液……我们专门注册了‘雅诗吉’这个品牌,用户的反馈也非常好。目前,都江堰市出台了很多支持企业发展好政策,金融机构也给了我们很多支持,我们相信,这些家用产品能迅速占领市场,为都江堰市奋力构建‘五大新城’、竞跑绿色工业新赛道贡献一份力量。”(本报记者 宋正刚 实习生 孟培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