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2-09/13/012393.html

等待处理…

采采芣苢

点击量:41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出自《诗经·国风·芣苢》,全诗三章十二句,6次反复出现芣苢,只更换了6个动词,却写出了采集所得由少而多的进展。整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农耕时代人们劳动的欢乐场景:

春天,风和日丽,万象更新,在空阔的原野上,到处是采芣苢的女子,她们一边欢欢喜喜地采撷着,一边群歌互答:“快快采啊!快快择啊!快快捡啊!快快抹啊!快快装啊!快快揣啊!”歌声笑语,若远若近;余音袅袅,忽断忽续。令人心旷神怡。

沉浸于美妙的情境之余,人们仍不免会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女子去采摘芣苢呢?芣苢究为何物?它有何用处?

朱熹《诗集传》云:“芣苢,车前也。大叶长穗,好生道旁。”《尔雅·释草》也云:芣苢,马舄。马舄,车前。另外,芣苢还有许多有趣的别名。陆玑《诗疏》云:“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迹中,故有车前、当道、马舄、牛遗之名。舄,足履也。”北宋药物学家苏颂说它“春初生苗,叶布地如匙面”,又称车前草为“饭匙草”“地衣”。《救荒本草》称“车轮菜”,《滇南本草》称“蛤蚂草”,东北人叫“车轱辘菜”,广西人叫“猪肚菜”,青海人叫“猪耳草”,上海人叫“癞蛤蟆草”,皆以叶形为名。

自古以来,车前草即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古人常采其嫩叶及幼苗充作蔬菜,是极普遍的救荒本草。《救荒本草》载:“采嫩苗叶,煠熟,水浸去涎沫,淘净,油盐调食。”甚至还有将车前草作为菜蔬进行人工种植的。《本草纲目》曰:“王旻《山居录》有种车前剪苗食法,则昔人常以为蔬矣。”如今,还有人在四、五月间采幼嫩苗,沸水轻煮后,凉拌、蘸酱、炒食、做馅、做汤或和面蒸食。

民间还流传有斗草游戏。宋人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诗:“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描写的就是江浙一带儿童持车前草的花茎两两相对作勾拉游戏,将对方花茎拉断者得胜,戏称“打赢了官司”,车前草因此又有了“打官司草”之名。

长久以来,人们更多的是将车前草归为药用植物。当时民间相信女子食用车前草容易怀孕生子,且可以治疗难产。《名医别录》说车前子“强阴益子,令人有子”,用为强壮药,也可治妇女难产。《养生方》也记载有,早在西汉初年,车前子已被用于养生或医疗用途。《诗经·国风·芣苢》篇中女子采集车前草,表面上看描写的是劳动场面,其实是以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一种古老的采芣苢的习俗。

车前草为多年生草本,分布几遍全国,因其太过寻常,多被视作低微。宋代赵鼎臣《竹隐畸士集·上许冲之启》:“笼中丹桂,并溲勃以兼收;幕下红莲,杂蒹葭而俱进。”“溲”为牛溲,为车前草别名;“勃”为马勃,一种菌类的子实体,亦属传统中药,常喻指粗贱之物。溲勃并称,并反衬丹桂,足见在古人眼中车前草之贱。

今天的人当然不会再有古人的偏见。车前草现在是常用中药,并早已在国家药典的高贵殿堂里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许永强)

上一条:大地秋册
下一条:古城诗韵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