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2-10/14/012538.html

等待处理…

教育优市 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点击量:47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建成高品质公办园20所、18所学校跻身成都市新优质学校行列、教育现代化达成度94.02%……党的十八大以来,都江堰市基础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开放合作纵深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区域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呈现出内涵发展、品质提升的良性态势,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进步。目前,都江堰教育正向着全力打造“教育优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为都江堰市构建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贡献教育力量。

学前教育更普惠

“孩子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你们知道丰收的宝贝有哪些呢?”“有坚果,还有秋天的树叶。”在都江堰市幼儿园,每次的特色课程都深受孩子们喜欢。课堂上,老师注重给孩子提供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机会,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想一想,鼓励幼儿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

“通过特色课程,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都希望表现自己,于是又探索出相关的自主游戏,让孩子自己动手收集制作游戏材料,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说起如此受孩子喜欢的课程,市幼儿园园长王敏告诉记者,特色课程源于幼儿园的“乐课程”。该课程是以“山水育人·快乐成长”的核心理念,依托都江堰山水精神,充分利用都江堰本土文化资源,培养具有“乐健康、乐表达、乐探索、乐艺美、乐体验”的快乐儿童。作为家长,张玲的孩子已就读市幼儿园2年多,她觉得幼儿园一系列融入本土文化的课程让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游戏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她说:“快乐是孩子学习的源泉,老师在课程中融入快乐,让孩子动手动口动脑,我们家长非常满意。而且幼儿园常开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既开拓了孩子的视野,也让我们家长参与其中,这样的亲子互动让我们觉得很有意义。”

都江堰市幼儿园仅是都江堰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缩影。如今,走进都江堰市各幼儿园你会发现,在宽敞明亮的幼儿教室、温馨趣味的功能室、自然生态的户外活动空间,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又唱又跳,玩得不亦乐乎。据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桦介绍,2022年,都江堰市共有幼儿园80所,在园幼儿总数20460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80.62%,学前教育各项数据都达标并超过四川省和成都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他表示,一直以来,都江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市教育局坚持发展内涵,扎根本土办教育,提升学前教育办园品质,并完善长效机制,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建立联合式教研和分享式学习机制,将城乡差异和园际差距不断缩小。“未来,我们将朝着更加普惠、安全、优质的方向,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严格监管幼儿园依法办园行为,引导全市幼儿园内涵发展,力争在2025年成功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建家门口好学校

橙白相间的墙,不同年段个性化色彩的教室,五彩连廊和五彩看台,纯木质结构的“中芬友谊馆”、主题图书馆和随处可见的木色开放式阅读区……步入位于都江堰市永安大道的永丰小学,美丽的校园不禁让人眼前一亮。

“永丰小学新校区的建设让我的孩子就近就能上学,这可为我解决了送孩子的大难题,而且学校开设的‘美丽蒲公英’课程和社团活动也丰富了孩子的校园生活,让他们在寓教于乐中快乐成长,真是太棒了。”永丰小学新建校园自2021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深受家长好评,当家长郑洁看着读二年级的女儿每天都很高兴地走进这所美丽的校园学习时,他不由欣慰地笑了。

除了永丰小学,位于玉堂街道林荫新街的都江堰市实验中学也于2021年9月1日正式开学,标志着都江堰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校园周边有绿水与青山,空气非常清新,而且老师上课生动有趣,让我在快乐中就能学有所获,这种感觉特别好。”在都江堰市实验中学,八年级八班学生陈若涵已逐渐习惯初中生活,并为能在这样环境优美与高质量教学的学校学习感到幸福。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可及,建更多家门口好学校,让孩子就近接受优质教育是都江堰市一直努力的目标。2021年,都江堰市2所新建学校在群众的期待中亮相,提供了3780个学位。而都江堰市实验中学的投入使用更是都江堰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落实五项保障推进义务、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教育优市的一个缩影。李桦说:“这些学校的交付使用,一方面极大地缓解了城区学位紧张问题,对都江堰市城市功能的提升和优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新学校功能的完善,都江堰市的教学质量、水平也会逐步提升。”

引入名校促课改

“我们来玩个小游戏,请把手中的镜子拿远一些,观察镜中的变化……”走进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八年级九班,物理老师熊雨婷时而讲、时而提问、时而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与思考,新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氛围十分活跃。谈及自己的教学风格,熊雨婷觉得这都得益于近年来学校开展的课程改革,她说:“通过课改激活了课堂,让我们探索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作为教师,我认为课改就是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

短暂的45分钟很快结束,学生们听得意犹未尽,学生张致庸感叹到:“这样的物理课太有趣了,生动的讲解、知识点深入浅出的剖析、清晰明了的PPT图解成为我们循序渐进掌握课本知识的关键所在,老师除了传授书本知识还会结合生活实例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我们更易理解,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愉快。”

在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像这样让学生喜欢学、自主学的课堂数不胜数,而这正是多年来作为名校“树德中学”领办的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在课程改革探索路上取得的成绩。该校校长陈永斌认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原来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转变到积极主动学习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按照市教育局要求,学校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把国家、地方和校本这三级课程与学校实际进行融合,形成一套完善稳定的‘成功人生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为学校课程改革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我们开发有‘玩在物理’、扎染等50余门校本课程和30多个社团活动。课堂是课程的实施主阵地,教师通过‘深度学习’项目研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课堂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李桦表示,我市于2019年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聚焦课程建设、课堂变革和课题研究,积极探索都江堰育人模式。同时,针对区域内学校办学品质与成都中心城区优质学校存在差距的现状,为整体提升区域学校办学水平,树立区域学校办学新标杆,市教育系统通过“鲶鱼效应”激活学校改革发展内生动力,做出“引进名校”战略部署,先后引进“泡桐树小学”“龙江路小学”“成都七中”等名校领办的都江堰市部分中小学(幼儿园)。随着名校品牌辐射效应增强,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名校集群”模式,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自2012年以来,都江堰市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3所,新增学位5460个。新(改扩)建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1170个。预计到2025年,都江堰市将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新建中小学、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8010个,实现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跨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向往是我们教育人在新时代矢志不渝的追求,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是我们教育人服务城市助力城市发展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将努力实现名师辈出、名校倍增,为树立系统科学理念,构建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贡献教育力量。”李桦说道。(本报记者 黄代凤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