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第三届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我市举行。来自成都锦江、郑州高新、重庆南川、山东潍坊、江苏常州、广州南沙等地的教育同仁共同聚焦都江堰“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实践历程,助力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持续向好。
会议通过线上线下开展,来自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专家学者,成都市教育工委、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教育科学院、成都市第二区域教育联盟学校、康定市教体局、阿坝师院以及都江堰市各中小学校负责人参加。
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 实习记者 王诗蕊 文/图
以研促思 立足新赛道跑出新成绩
研讨会在都江堰学子带来的精彩表演中拉开帷幕。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莫景祺和副市长曾滢茜分别致辞。曾滢茜表示,此次会议在都江堰市召开是对全市教育工作的莫大鼓舞。多年来,我市聚焦课程建设、课堂变革和课题研究,探索都江堰育人模式,强化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深入挖掘本土深厚文化底蕴,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学校课程,实验区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成效。我市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都江堰市教育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为示范区课程教学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出新贡献。
会上,市教育考试中心主任王忠作题为《循古堰文化之根·问立德树人之道——都江堰育人模式探索》的主题报告。北街小学、青城山高中等学校、市中小学教育研究室就课改成果作主题汇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成尚荣对都江堰市教育实践进行精彩点评和指导。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方案组、测试组核心专家张雨强作专题讲座,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陈云龙作总结讲话。
研讨会为何放在都江堰举行?专家对都江堰“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实践作何评价?……带着疑问,记者专访了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政策研究与宣传中心研究员付宜红。她告诉记者,三年前,课程教材研究所与都江堰市确立合作共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以“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为主题,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教学。研讨会是将都江堰市三年的改革实践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展示,是学习、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三年来,都江堰市各校挖掘梳理地域文化资源,凝练学校育人理念,将其有机融入学校课程教学,初步形成一校一品特色。付宜红说:“可以说素质教育、立德树人思想已在都江堰市各校全面推进、遍地开花。本次研讨会在全国设有多个分会场,覆盖课程教材研究所各实验区。我们希望通过宣传都江堰市的改革实践成效,引发更多的区域关注、研究育人之道,依托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一步探索国家要求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进教材,以实际行动培育孩子的家国情怀、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度交流,共话发展。通过交流学习,大家收获颇丰。北街小学校长车进表示,前期学校根据课改实验区安排部署,结合实际构建“若水课程”,基于“4+1+1”课后服务模式拓展课程,结合“无作业日”,开设艺体、科创等社团,让学生综合素养得到良好发展。“今天的研讨会给我们学校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我们会努力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通过课改示范区建设,讲好都江堰教育故事,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都江堰学子。”
百花齐放 美丽花朵素质教育显成效
“创作过程中,要将都江堰美景与美食特色展现出来……”在研讨会外的艺术工作坊展区,光明团结小学美术教师徐聆歌正在对学生进行创作指导。徐聆歌表示,该校“悦美·都江”主题艺术作坊以都江堰地域文化、学校三课(课题、课程、课堂)特色为依托进行设计,以steam课程和新课标下的核心素养为依托,对标国家级课题下的子课题“YUE课程”进行课题研究,通过带领学生外出文化采风深度体验、聚焦“YUE美”多元技法,呈现出以“美育”为输出主体的艺术作品。她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创作让学生体验都江堰的文化,深化爱家乡的文化传承,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据悉,2020年全市开启新时代“美丽的花朵”素质教育行动,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指导下,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教育要求,着力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家国情怀的新一代都江堰人,此次都江堰42所学校的艺术工作坊就是“行动”的集中展示。黑白熊猫跑出多彩印记、绘画遇上面塑、扣人心弦的纽扣创意画、栩栩如生的铝丝盆景、在篆刻中雕琢人生……各个学校的美术教育通过艺术工作坊的形式拓展为多元、立体、综合的多学科融合教育。王忠告诉记者,从2014年开始,都江堰市已面向社会举办了4场展示会。目前全市所有的学校都拥有自己的艺术工作坊,有10余所学校开设有独立的艺术场馆。
成绩代表过去,未来任重道远。王忠表示,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在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指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为指针,将都江堰教育的改革发展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扎根在具有浓厚底蕴的古堰文化里。通过挖掘都江堰传统和现代文化中的育人元素,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都江堰精神的基础教育发展路径。他说:“前期,通过‘五育融通’的大课程体系建设、融入地方文化的课堂教学变革、构建高质量育人新体系、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公平、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扎根大地办教育、探索都江堰教育综合改革样本等,我们探索了‘扎根大地办教育’实践。接下来,我们将不改教育初心,逐梦砥砺前行,与全国各地教育同仁携手奋进,全力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初心,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基础教育应有的时代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