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2-11/22/012771.html

等待处理…

信仰的力量

——追忆一名基层党校老党员的人生岁月

点击量:327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通讯员 林天若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2022年9月3日,都江堰市委党校退休支部年逾九旬的老党员陈恒同志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他一生高洁,儿女遵守其“不设灵堂、不收礼金”的安排,并及时替父亲完成遗愿:为党做最后一件事——缴纳10000元特殊党费。

星海横流,岁月成碑。陈恒同志用自己的人生,书写了一部普通人的奋斗史。1950年2月,不满18岁的陈恒从老家江苏镇江跋涉千里参军,在西南军区总医院担任班长。后随部队赴马尔康剿匪,因表现突出于1957年6月光荣加入共产党。1958年10月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历任阿坝州民政武工队队员、马尔康县宣传部干事、县人民银行监察员、县文化馆馆长和县革委会宣传组副组长等职务。他曾自己撰写剧本、编排样本戏到北京参加汇演,成为一辈子的骄傲。1975年2月,为了照顾身患内风湿病的妻子,他毅然放弃大好前程举家搬迁至灌县,成为灌县“五七”干校的一名普通老师,工作至1992年以高级讲师身份退休。

陈恒同志留给身边人的印象是深刻而丰富的。他有为人“倔强”的一面:因为从小离家独自打拼,内心总有一股不服输的狠劲;他有为师“较真”的一面:备课时绝不允许家人打扰,当班主任不准任何人缺课,最后带的一个大专班实现全员如期毕业;他更有为父“威严”的一面:在家里绝对权威,表态说一不二。这样一个“不近人情”的人,却深受家人的敬爱。陈恒同志在多年的艰苦奋斗中悟出一个道理:“做事情一定要认真,要有恒心和毅力。”他既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所以给自己改名为“恒”),也是这样教育晚辈的。同时,他还告诫出国留学的外孙要铭记中国人的身份;要求如愿升入中学的孙女在国旗下留影。由于年幼时读书不多,他工作之后一直坚持学习,在部队学、在地方学,到党校后更是深入系统地学。到最后一次生病住院前几天,他还坚持为孙辈收集资料、与孙辈交流思想。陈恒入党五十余年,始终以党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履行党员义务,认真过组织生活,按时缴纳党费,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退休以后坚持读书看报写文章,确保思想不褪色,力争行动不落伍。出生在旧社会、成长在新中国的陈恒,一生信仰党、热爱党、跟随党,最后也把自己完整地交给了党。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都江堰市委党校的青年教师们对陈恒同志的了解是有限的。但大家知道:他在无病情况下对参加党组织生活的态度是“自己必须到”;他接到全员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通知时坚持“不麻烦公家”派人上门;以及他在2019年武汉爆发新冠疫情急需各方支援时,立即安排儿子代办“个人悄悄捐”10000元……陈恒走了,但在大家的记忆深处,永远留下了他在今年6月30日返校参加建党101周年庆祝会领取“优秀党员”荣誉证书时的那张笑脸。

身着白衣,心有棉缎。陈恒同志生前简朴至极,但内心却是无比的富有。“我爸这一生值了!”子女如是评价到。陈恒无论是童年受苦、中青年创业还是晚年清闲阶段,都认真积极地生活着,以身作则传承了“人生要奋斗、学习强本领、爱国不忘本”的良好家风。近日,在征得家属同意之后,单位决定对外宣传陈恒同志两次缴纳巨额“特殊党费”的事迹。

只要心怀信仰,平凡人的身上也能够闪耀“伟大建党精神”的光辉。仅以此文纪念一个“普通却不平凡、逝去确当铭记”的老党员,以此鞭策和鼓励更多的党员同志做对党忠诚、对事业热爱、对家庭负责的人。

上一条:以研促思 美丽花朵素质教育显成效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