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都江堰市教育局紧抓发展机遇,积极对接省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同时,针对区域内学校办学品质与成都中心城区优质学校存在差距的现状,为整体提升区域学校办学水平,树立区域学校办学新标杆,先后引进泡桐树小学、龙江路小学、树德中学等4所成都市优质品牌学校,与本土优质教育资源有机融合,随着名校品牌辐射效应增强,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名校集群”模式,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泡桐树小学: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让生命自由舒展
“这个音应该这样弹……”走进位于灌口街道蒲阳路的泡桐树小学都江堰校区,一堂精彩的“水山道”特色课程让人耳目一新。
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吴雨珂告诉记者,2015年都江堰市和青羊区开展合作办学模式,挂牌并成立泡桐树小学都江堰校区。多年来,学校坚持“植根山水文化·舒展自由生命”办学理念,旨在立足于本土文化的“根”,传承泡桐树小学的“魂”,培养出具备都江堰“水的基因”“山的品格”“道德精神”的人。她说:“‘水山道’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和‘中轴’,贯穿教育教学和管理各方面。在‘水山道’文化母体下,我们搭建了以学生成长为出发点,激发生命自由舒展能力,培养积极阳光心态和正直品格的课程体系。其中,‘水山道’特色课程就是这一体系中基于孩子的发展需求和兴趣差异实施的走班课程。”
吴雨珂表示,学校设立了三大课程学院,“水之因学院”包含文化和艺术类;“山之品学院”包含体育健康、劳动实践类;“道之神学院”包含科学创新类,共有40多门特色课。每周三下午,全校学生根据自主抢课的结果走班选课,最大限度实现了扬长教育、差异发展。“水山道”特色课程不仅扩展了学生的学习面,为孩子的特色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展现与提高。
“在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上,我们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式。”吴雨珂向记者介绍了“泡眼看世界”课程。该课程结合多个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孩子在同一主题下学习,多学科介入,对培养孩子综合能力和素养具有实效。“这些课程既落实了学科基本知识的学习,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推进这些课程的校本化落地,我们在评价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开启了‘泡桐花寻道’低段综合能力评价,设立不同阶段的评价目标,让更多的老师开始关注孩子非智力因素和创造力的形成,更加全面地看待学生的变化与成长。孩子们有了更加自由的成长空间,他们的潜力也将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打破学科的壁垒,实现学科之间的互通,给原本单调的课程注入了新活力,学生们的兴趣也随之愈发高涨,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越来越显著,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根”与“魂”的互生互融、相辅相成。六年级6班学生马语堂很喜欢艺术类特色课,她说:“特色课增加了我的专注力,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龙小万达:打造特色校本课程 助力学生快乐学习
星辰合唱团、嘟嘟跆拳道、女厨娘、都乐119……龙江路小学万达校区“都乐城”课程简直让人大开眼界。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锦表示,2021年11月“都乐城”特色校本课程成功立项为四川省省级课题。学校校本课程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发展目标和兴趣需求为基础,以实践为路径,加强课程能级管理,回归课程育人本原。课程呈现多元化、序列化、综合化,在保证学生多元发展的同时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感受五大学习快乐,改变学习状态,转变学习方式,收获自信和成长,真正意义上契合了学校“融乐教育”的办学理念。
据王锦介绍,学校由成都市龙江路小学领办,在秉承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愉快教育”办学理念基础上,结合区域文化精髓和学校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融乐教育”办学理念。在“融乐教育”办学理念指引下,集中体现四个尊重: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情感,尊重学生智慧潜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王锦说:“我们分层次分阶段科学建构出适应我校儿童多样发展需求的融乐课程。同时,也初步形成了‘创趣相融,乐学善思’的融乐课堂理念,引领教师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优化各学科课堂教学。”
此外,龙小万达还特别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把专家‘请进来’、老师‘送出去’的方式,让老师学习新理念,听名师示范课,与名师深入交流沟通,取得‘真经’;常举行名优教师示范课、骨干老师展示课和组内研究课,利用教研的机会加强沟通与交流,在分享中相互学习,提高教师们的专业技能。该校五年级语文学科老师田婷说:“通过学习与交流,我们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接下来,我们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继续创建高效课堂。”
实验中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走进位于玉堂街道林荫新街的都江堰市实验中学,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栋栋红色与白色相间的教学楼、充满设计感的学生食堂、窗明几净的教室,优美的校园环境伴着朗朗读书声,一股浓郁的学习气息扑面而来。
都江堰市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余江告诉记者,学校是百年名校成都七中支持引领的公办寄宿制完全中学,秉承成都七中办学传统和教育思想,浸润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和青城山的文化滋养,以“养山水文化,育中华英才”为办学文化内核,确立了“定位高起点·硬件高规格·管理高标准·教育高质量·教师高水准·学生高素质”的“六高”办学目标,致力于实现“国际视野,家国骄子”教育理念。余江说:“学校深受七中文化浸润,管理团队来自成都七中,一部分名优教师也是从成都七中引进而来。我们的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才能卓越、知晓国际礼仪、懂得国际规则的家国娇子。”
在都江堰市实验中学,除拥有完善的设施设备、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专业的管理团队之外,成都七中还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对学校进行全程教研支持,平时各学科配备一位成都七中专家进行线上指导交流,同步开放七中网校资源供教师备课使用,并与成都七中育才网班资源、教考、教研、师资培训四同步。线下,“学科指导”专家团队每年到校分科目指导和磨课,并开展专业讲座,确保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此外,成都七中名师多次到校对学校教师进行听评课指导,助力教师专业水平快速提升。
提及未来的发展,余江表示,学校将对标新课程的标本,首先丰富作息时间表,从时间表上对孩子行为习惯作引领;其次,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除开足开齐国家要求的课程以外,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竞技、特长、学科竞赛等课程,努力把都江堰实验中学办成家门口的好学校。
外国语实验学校:做好课程建设文章 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与成都树德中学合办以来,秉承树德中学“树德树人”的办学思想,以建设学术思想领先、教育品质一流、研究和创新为显著办学特征的现代卓越学校为发展目标;以培育未来社会的优秀公民、专门人才和领军人物为学生培养目标;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将国家、地方和校本这三级课程结合学校实际进行融合,形成一套完善稳定的“成功人生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为学校课程改革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未来我们会在树德中学这个名校的引领之下,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成功(人生)教育’课程体系。”树德中学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中教学分管副校长王元忠表示,学校将联合树德中学积极开展主题教研、集团赛课、互动交流,并不断探索教学科研,提升科研成果质量,把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让外实校成为本地优质高中,助力都江堰教育高质量发展。
引进名校办学对于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以及建立竞争机制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各地提升教育水平,打造教育高地的普遍举措。自“引进名校”战略实施以来,都江堰市教育水平初步呈现出内涵发展、品质提升的良性态势,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进步。为持续打造“名师辈出”“名校倍增”“学有优教”的良好局面,市教育局还将继续双管齐下,外引内培,助力都江堰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学校办学水平整体迈上新台阶,为都江堰市构建民生幸福智慧治理新城贡献教育力量。(本报记者 黄代凤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