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3-05/19/013741.html

等待处理…

传承农耕文化 抢抓农时开秧门

点击量:31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本报讯 初夏正当时,农民插秧忙。近日,聚源镇笆桥社区第三届农耕文化节开秧门暨特早熟优质稻试验示范技术培训会举行。此次活动不仅是对传统农耕文明的传承活用,也展示现代农业的智慧高效,凸显都江堰乡村振兴成果。

“开秧门”是川西坝子盛行的一项传统农事活动,是传统农耕文化的生动体现。“开秧门喽!”随着一声高亢的吆喝声,3台插秧机在田间有序穿梭,以标准间距插下秧苗,一株株秧苗整齐栽种入田,一会儿水田便披上了一层绿衣。

据悉,当天栽种的秧苗为天府稻花香2号、天府莲香7号、SOD富硒水稻等7个品种,皆为特早熟优质稻,成熟期135天左右,栽种面积为140亩,该试验示范区域将通过“水稻+蔬菜”轮作种植模式提高生产效益,助农增收致富。笆桥社区党总支书记周代清说:“这个时期栽种,气候适宜,有望达到更高产量。希望更多的年轻一代通过开秧门民俗活动了解和传承农耕文化,让我们的农村更有活力。”

笆桥社区地处都江堰精华灌区十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核心区域。为发展绿色农业,社区引进成都大远、四川馥雅、堰垚合作社等农业企业,以“社区+公司+农户”合作模式,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用现代科技助力农业生产跑出“加速度”,助力打造万亩稻蔬轮作现代农业产业园。成都大远公司总经理兰由兵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流转了田地2000余亩,签约‘田保姆’(为签约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服务6000余亩。公司现有12台高速插秧机,每台插秧机每小时可以作业4至6亩,大大提高了秧苗栽植的水平和速度,缩短了种植时间。秧苗栽种完后,还要保证精细化田间管理,让每一个田块都有好的收成。”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成都市老科协水稻科创联盟首席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周明镜还为农户们带来了优质特早熟优质稻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宣传特早熟优质稻种植优势并传授高产栽培技术,助力农户提升作物产量。参与培训的社区居民曾超表示:“今天我学到了很多现代农业的重点技术知识。作为新农人,只有掌握了这些技能,才能更好地进行栽种。”

聚源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开秧门”活动积极响应“天府粮仓”建设,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同时也致力于发掘传承农耕文化,探索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

本报记者 王蓓蒂 沙维玮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青梅竹马音乐节邀您共赴青城之恋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