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围绕“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这一主题,都江堰市开展了丰富的知识讲座、互动体验活动,让文博走进市民的美好生活。
亲子家庭参与主题公益研学
5月14日,通过公开招募的15个亲子家庭参与到都江堰市博物馆举办的“大圣来也”主题公益研学活动中。
漫步环绕奎光塔,听取工作人员讲解古塔百年沧桑,亲子家庭感知到古人的智慧和蕴含的清廉文化。在“磐石有灵”石刻展展厅,工作人员分享了86版《西游记》在都江堰景区、青城山天师洞、上清宫以及西街等地拍摄时的故事,了解到展览中青城全图、建安四年碑、佛道人物造像、司马相如墓道碑、汉代提包石像、东汉棺椁、灵岩佛经等内容。“这种沉浸式互动体验,让孩子们既对都江堰与《西游记》的不解之缘有了一定了解,又激发了他们对这些雕刻精湛的石刻文物的兴趣。”家长李如月说道。
在体验传统技艺“拓印”环节,亲子家庭按照拓印步骤,创作属于自己的拓片作品。“哎呀!宣纸怎么捶破啦?”“这个墨怎么颜色不均?”“这个拓印的字怎么认?”……讨论声、敲打声不绝于耳。经过细心制作,瓦当、古钱币上的文字、门神的图案等一幅幅拓片陆续完成,15个亲子家庭都收获了自己的作品。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一项主要职能。通过举办丰富有趣的活动,都江堰市博物馆充分发挥了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达到了让孩子高兴参与、增长知识、家长满意的预期目的。
文博知识讲座进高校
5月17日,由都江堰市博物馆主办的文化文物交流讲座走进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学院学术厅内,博物馆工作人员傅浩以《考古学的“历史”》为题,科普文物保护、古蜀文明相关的知识。讲座从大学生们关注的盗墓系列网络热剧引发的热搜话题引入,同时引用了山东曲阜姜村“汉鲁珠王墓”文物被盗案等案例,详细阐释了盗墓与考古的本质区别;着重围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平原史前城址·芒城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探究都江堰先民智慧和现实启迪,从而提升大学生群体对都江堰本土文化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为多角度挖掘都江堰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做铺垫。
这样一场古今对话的讲座给大一学生罗剑英带去了满满启迪,“我一直觉得考古是一件很繁琐复杂的事情 。今天听了讲座后才明白考古学的难度有多大,它需要庞大的知识量来支撑。我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学子对考古事业感兴趣,去深入研究考古事业。”
据悉,为激发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充分发挥都江堰市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功能,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都江堰市博物馆先后在奎光塔公园、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我市龙江路小学集团万达校区开展场馆免费开放、文博知识讲座、主题研学等系列活动,向公众宣传优秀历史文化,增强市民文化认知度和自豪感。
木香茶染中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太有意思了,跟着老师学习篆香、茶染、包香囊,真切感受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5月17日,在雅楠缘金丝楠木乌木博物馆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互动体验活动中,游客们了解博物馆文化,沉浸体验博物馆项目,与中国传统文化零距离接触,“文博”在大家的面前活了起来。
5月17日下午,记者走进雅楠缘金丝楠木乌木博物馆,楠木幽香沁人心脾。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金丝楠木乌木博物馆,由序厅、东方神木金丝楠、传统匠人匠心雕刻工艺、室雅楠香鉴赏、佛缘金丝楠、精品艺术长廊鉴赏、文创交流七个单元构成。游客们在此细细品读金丝楠木乌木的前世今生,触摸岁月的沉淀和更迭;透过一件件陈列的展品,感知工匠们的巧思匠心。
围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雅楠缘金丝楠木乌木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茶染、篆香、包香囊等手工制作互动体验。一边听工作人员讲解传统文化技艺的相关历史知识和制作方法,一边动手去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在这样的互动体验中,游客们直观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不能被我们现代人所遗忘,除了参观、听讲解,我们更需要通过这样的互动体验活动去真切感受,去亲身体验。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游客张君悦说道。
据了解,雅楠缘金丝楠乌木博物馆于2018年在青城山镇落成,博物馆以金丝楠乌木为特色,全面展示成都地区金丝楠乌木文化历史和自然高雅的天府文化魅力。雅楠缘金丝楠乌木博物馆馆长朱睿表示:“每一所博物馆都是一所大学。我们想通过博物馆的一些活动让大家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魅力。我们会继续深挖传统文化,同时结合都江堰的本土文化,让更多的游客体验不一样的博物馆深度游。”(本报记者 刘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