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张沅、张世龄父子与近现代都江堰灌区茶话座谈会”在长征书院举行,张世龄女儿张良羽、儿子张良竹及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四川省李冰研究会、都江堰市博物馆、都江堰市作家协会等专家学者参与座谈。
座谈会上,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崎就张沅、张世龄父子生平作简要介绍。张沅(1880-1952),近代水利教育专家、职业教育专家、水利工程专家。曾公费官派留学日本,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后参加孙中山先生的中国同盟会。20世纪初,在“实业救国”“科技兴国”“教育救国”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回到成都,创办工业实验讲习所,数次参与都江堰水利工程大修工作。他亲手设计的新型码槎、竹笼、干砌卵石等技术如今仍保留在都江堰治堰档案中。张世龄子承父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任命的第一代西康省水利局总工程师。因为在都江堰岁修、加固等工作中做出的重大历史贡献,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二人被都江堰流域的父老乡亲称为“当代李冰父子”。
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希望能通过载体的打造,展陈水利工程和治水人的功绩。”市博物馆馆长郑宇翔表示,目前,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立项拟建设水利博物馆,将来有希望打造一个专馆展陈与都江堰水利工程有关的历史文物。市作协副主席文君表示,李冰精神在一代代治水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诠释,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融入到文学作品中亦是作家的一份责任。
茶话会上,张良羽回忆了关于祖父、父亲的很多细节,她撰写的书籍《都江堰的历史功臣张沅父子》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她表示,从父辈的身上看到了一代代治水先贤敬业忘我、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治水精神,同时期盼未来的都江堰水利博物馆能够有一席之地展览陈列祖父和父亲在都江堰治水兴蜀事迹,传承、弘扬先辈的科学治水精神和近现代都江堰水利历史文化。 (本报记者 缪英 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