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28日,市作协举办缪英散文集《地灵人杰都江堰》首发式暨专题座谈会。阿坝州作协、崇州市作协、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受邀参加座谈会,市作协常务副主席邱岗主持座谈会。
缪英,系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会理事,曾经在拉萨晚报社供职,2018年进入市融媒体中心担任记者。座谈会上,缪英分享了创作心得。从高原到古堰,她常年深耕于一线,采访了各行业领域代表性人物。《地灵人杰都江堰》收录了都江堰市9大行业的50余位代表性人物,从科研工作者到耕耘田间的农民,从精于技艺的工匠到街边的手艺人,从平凡的追梦人到相关领域大家,采用平等视觉与他们对话,展现了他们的勤劳、勇敢、智慧、格局。
“有思想、有担当、有情怀。”座谈会上,市融媒体中心相关负责人充分肯定了缪英为新闻工作所付出的努力。《都江堰》编辑部走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如马及时、黎民泰、王国平等。该负责人表示,缪英此次新书出版,亦是对《都江堰》编辑部的优秀文化传承,同时也非常感谢市作协长期以来对融媒体中心的关心支持和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助力。
岷江水从松潘发源,阿坝州、都江堰亲如一家。中国作协会员、原阿坝州作家协会副主席羊子表示,“人以文传,文以人传,缪英采用平等视角,把不同经历、不同精神、互不相识的代表性人物收录进一本书里,就是在为这座城市雕刻人物群像。”成都市作协副秘书长、崇州市作协主席杨虎表示,都江堰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滋养了文学新人,让一位外来者爱上这座城市,从而刻画人性之美、人性之善,这是难能可贵的。
我市作协名誉主席马及时、副主席文君两位作家为该书作序,两位老师分别分享了与缪英的交集,言语之幽默、用情之真切,体现了市作协的薪火相传。
市作协部分会员及采访对象也参与座谈。“非虚构写作还需强调现场感。”“文学就像月光,在我们孤独的时候给予我们温暖。”“写作如做茶一样,需要慢火烘焙,反复揉捻,才能出好文章。”“感谢采访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乡村振兴的故事。”作协会员、政协文史委主任刘建华、作协副秘书长罗鸿,采访对象都江堰工匠黄英、新农人都江堰市道德模范张泽均等纷纷发言。
本次座谈会氛围热烈,大家踊跃发言,充分肯定了该书的创作特色和亮点,同时提出了宝贵意见。
市作协主席黎民泰从该书的特色和价值、新闻与文学的区别、今后的创作方向三个方面作最后总结。黎民泰表示,新闻结束的地方就是文学开始的地方,新闻关注的是新闻事实,而文学则更多关注背后的历史性、思想性,语言更细腻、情感更丰富。新闻转变为文学,是“速写”到“工笔”的过程,还要进一步提炼、挖掘、升华!
本次座谈会,既是作协会员的文学交流,也是创作者与采访者的一次恳谈。作协会员们纷纷表示,将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学作品,用心用情抒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都江堰篇章。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