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闲逛,不知不觉来到都江堰市灌口镇柳河社区,但见街道星罗棋布,八方宾客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无不彰显着繁荣与安吉。富饶的物资促使人们更加崇尚美食,朋友说,柳河社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此地佳肴享誉寰宇。得悉“郭水饺”在融创杯都江堰市首届“名店名厨名菜”大赛中,被评为“最具潜力大众喜爱餐饮店”“十大名小吃”,游览柳河的我,也替其高兴。
“我这儿是著名商标老号,祖辈家居河北唐山,以经营水饺为业,创出了‘郭水饺’这个品牌。所需食材均与农户签订专供合同,在调料上采用独特配方,使水饺口感细腻、色香味浓。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祖辈举家迁徙至此,和本地众多名小吃一道丰富着人们的餐桌;柳河社区餐饮众多,东边有彭蹄花、高蹄花等,西边是小吃,还有服装,名目繁多;我原来在食品公司工作,1994年下岗后自主择业,经营这个摊摊有三十年了……”71岁的“郭水饺”传承人郭寿生分外热忱。提及柳河社区文化,他说有很多看点,比如“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最传统的民居样式,柳河的四合院代代相传,堪称经典;又如“鸡公车”,鸡公车历史悠久,起源于汉代的四川,据说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就是鸡公车,它是川西地区最常见的运输工具;除此以外,社区还有熊猫文化,以前有铁匠铺,还抬轿子,抬轿子要用滑竿,抬滑竿也是百工技艺的一行,电视上演的那种,也是一种文化、一道风景……
话别“郭水饺”,我心想,在高楼林立、人口密集的都市生活,温存的阳光、温暖的环境等尤为重要,柳河(社区)不仅满足人们观光的需求,还有皎皎月华、清净流波安顿人心,唤起人们心中的美丽梦想。时值夏日,走进柳河,感觉身边的一切井然有序,生机盎然。据文献记载,柳河的由来,有宋代刘随初“环植杨柳数十万株”的说法。我信的是:文翁治蜀期间兴修水利,从堰口三泊洞引出的岷江水在城内形成了水网,因水流穿行于“杨柳城墙”间,故称“杨柳河”。
柳河社区位于都江堰市的城市核心区,因辖区内“垂柳依依、清波漾漾”的杨柳河而得名。社区于2002年10月成立,2020年5月21日与瑞莲社区合并。辖区东起蒲柏桥至建设路,南至柏条河,西至井福街,北至建设路,总面积0.75平方千米,共有街道15条,居民小组6个,户籍人口4960人,常住人口2785人。
除上述社情外,社区负责同志还告诉我,他们近年的工作重点是持续推动和谐社区、人文社区、智慧社区、创新社区建设,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高效推动社区机制改革,不断服务中心大局,大力调配资源推动小区治理,同时狠抓责任落实,以改善社区生态环境,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精细化、个性化、智能化、品质化”,大力推动“旅游+”,是柳河的治理航标;社区看点多,像先锋大院、熊猫小院,平时有运动会、团圆宴,还有治安巡逻、文化表演、节日慰问等,都整得很巴适。
不难看出,柳河引进的商业、企业,不胜枚举,让人们在悠悠古巷、清清河边吃住行游购娱,享尽“三遗之城”的和谐与美好。幸福路、五桂桥街、杨柳河街、瑞莲街、白果巷、宣化门等10余处街区、景点,通过岁月洗礼,更加吸人眼球。光阴荏苒,尽管曾家大院的“孝友家风”,汤家大院的“孝廉方正”蜚声渐远,但这里依旧“杨柳依依、清波漾漾”,令市民游客乐不思蜀,流连忘返。
去柳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恰逢有会,我就在毗邻的柳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都江堰市特殊教育“融爱”空间小坐,并与管理人员高春梅交谈。高老师告诉我,“都江堰市特殊教育学校以前就在这个位置,汶川‘5·12’地震后迁至翠月湖;楼上有义卖空间,摆放着学生的手工制品;一楼有卡座,学生根据学校课程设置,时常由老师带来学习,这里为他们提供实践、就业平台……”
离开“融爱”空间,同样是高姓的新疆中石油退休人员高喜成与我邂逅,他对柳河的美好赞不绝口,他说我们居住的地方山好水好人也好,“在都江堰安居或游玩,很惬意,很舒适;住了十来年了,有很多令我感动的事情,如搞经营的很诚信,环卫工人很艰辛,古街古镇很好玩……”
无意间又听到一个故事,与同柳河合并的瑞莲社区相关。瑞莲社区南边紧挨着南桥社区,西、北与文庙、栏马桥社区相连,传说在民国中期,瑞莲街的中段贾姓住户院内莲开并蒂,为祥瑞之兆,于是社区取名瑞莲,办公地点就在北街59号。
据《都江堰市地名志》记载,柳河社区属原志城镇第一居委会(瑞莲社区属原志城镇第二居委会),1955年调整区划,划属第二居委会(瑞莲社区划属第四居委会),至1971年随三、四居委会一起被设为“幸福点”,1999年将居委会合并为街道管理委员会,2002年设为城镇社区,2014年区划调整,由原灌口镇划归灌口街道管辖至今。
水为生态之本,美不美,柳河水,亲不亲,杨柳林,虽不能常至,但我相信,柳河的源头活水,将在人们心中永存。(王学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