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4-11/06/016192.html

等待处理…

蒲阳河与湔水

点击量:17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中秋后某日,晴朗闷热依旧,桂花迟迟未开,与笔友聊及很多读者既感兴趣又弄不醒豁的“历史地理学”,后来具体到脚下这片乡土,友云:“蒲阳最初叫蒲村,到明朝时期才改成蒲阳镇,蒲是因为水边常有蒲草,阳是因为山南水北为阳,蒲村一直在蒲阳河的北面。”这话看似平铺直叙,却如电影的悬念,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乃在半信半疑之间,翻查书册,敷衍史料,以成下文。

蒲阳,灌县城北之镇也,昔称“蒲村”(见宋人王存等撰《元丰九域志》卷七)。坊间曾流传过这样一副嵌名联,巧妙地镶入了灌县的六个地名,上联“蒲村老人赶石羊”,下联“玉带童子骑金马”。这个蒲村,便是蒲阳镇。

镇上有河,唤作蒲阳河,“《一统志》谓‘即古湔水’”,“以县有蒲阳镇而名之”;原来,河乃因镇得名,最后又穿镇而去,“流经崇、彭数县,至金堂峡,亦曰金堂河”(光绪《增修灌县志》卷二录清佚名《都江堰水系记述》)。此《一统志》指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崇即崇宁县(遗址在今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换用现代的行政区划而言,蒲阳河流经都江堰、郫都、彭州、新都四个区市,最终成为青白江区数十万居民饮用自来水的供水水源。

另外还有一说:因该河位于灌县蒲村之南,流至广汉市之三水关,有彭州之濛阳河自北来汇。于是,“蒲村”“濛阳”首尾各取一字,名之曰“蒲阳河”。此说源出1983年内部发行的《灌县都江堰水利志》,不知其有何更早的根据,姑且并存于此,以俟博雅君子吧。

湔水,又叫湔江,都江堰“汉时地属湔氐道,秦称湔堰,又曰湔堋,或谓水清可湔濯,故下游多称湔江”(光绪《灌县乡土志》)。当代考古学家、科幻作家童恩正在专著《古代的巴蜀》中认为,《华阳国志》所载“文翁为蜀守,穿湔江口”即“凿开三石洞口,穿渠经蒲村入于今蒲阳河、青白江”。三石洞,即今都江堰市区之“三泊洞”,三泊洞之水“自城南分水,穿越县城,分道出北门,沿山麓流溉十八里,入蒲阳河。故古亦谓之湔水”(《都江堰水系记述》)。

综上可知,因为都江堰古称“湔堰”或“湔堋”,它所在的区域一度又归属于“湔氐道”,穿堰而过的岷江之水清亮干净还可“湔濯”衣物,所以下游多称“湔江”或“湔水”,三泊洞一脉可称“湔水”,蒲阳河亦可称“湔水”,今蒲阳镇会元桥头碑文《会元桥序》遂直接说湔江即蒲阳河。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这些关于蒲阳河的往事也随之渐渐变成了冷知识,甚至被诸多市民所淡忘。若非偶然被友人话语刺激到,恐怕连我这个书蠹也懒得来爬梳剔抉了。(林赶秋)

上一条:文化书法之随想
下一条:长征精神永不忘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