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个中国记者节当天,市领导蒋蔚炜、幸晓斌、钟成基、李跃、曾滢茜、柏易柔前往市融媒体中心慰问新闻工作者,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向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向大家长期以来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蒋蔚炜寄语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希望大家铭记责任担当、勇于冲锋在前,将笔端、话筒和镜头对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幸福等重要领域,捕捉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共振点”,用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示都江堰市“五大新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巩固壮大全市上下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用媒体力量助力推动都江堰市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在这个属于新闻工作者的特殊日子里,回望过去的点点滴滴,有跋山涉水、挑灯夜战的艰辛,也有跃然纸上、繁花似锦的喜悦,时代的脉搏始终与我们的脚步同频共振。
作为新时代的记录者,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笔墨描绘时代,用镜头捕捉瞬间,将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扛在肩上,将一篇篇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呈现给观众。每一行文字、每一帧画面、每一声播报,都凝聚着都江堰融媒人的汗水与智慧,都记录着都江堰奋力构建“五大新城”、精准推进科学复兴的铿锵步履。
服务大局 书写时代华章
一年来,我们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中央、省委、成都市委及都江堰市委重大部署,坚持内容为王、策划为先,精心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保护生态环境 守护绿水青山》《万千气象看古堰》《奋进中的“五大新城”》《拼经济抓发展》等系列时政专栏20余个,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政策的春风拂面而来。
在《都江堰报》与《都江堰》双月刊的字里行间,在《都视报道》、都江堰视频号的镜头里,我们见证了城市的变迁,感受到了发展的温度。每一分努力都化作了坚持服务大局,做优新闻提质文章的强大力量。
贴近民生 传递人间温情
一年来,我们始终将镜头对准基层,将笔触伸向民生。《我与都江堰共成长》《我们的节日》《乡村行看振兴》《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栏目,如同一扇扇窗户,打开了群众的心扉,让他们的故事生动讲述,让他们的声音得以传递。近2000篇接地气、有温度的新闻作品,不仅记录了城市的发展,传递了人间的温情,更是我们新闻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动写照。
媒映城辉 助力城市营销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文促旅,传播都江堰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好声音。“又见都江堰”微信公众号,“都江堰发布”视频号、抖音号,《都江堰》双月刊围绕“又见花开都江堰”“成都十二月之扇市”“清凉一夏都江堰”“好‘嗨啤’消夏美食季”“天府国际会客厅”“文明城市”“低空经济”等主题,抢抓“黑神话悟空”等热点话题,对城市美景美食美宿开展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同时,于今年6月创新推出《古堰今声》栏目,推介都江堰历史建筑、人文故事、景区景点等,得到了广大市民游客的点赞。
技术赋能 融合创新发展
一年来,我们坚持技术赋能,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以“都江堰发布”APP为核心,以都江堰发布微信公众号、都江堰发布视频号、又见都江堰微信公众号等为羽翼的融媒体宣传矩阵不断壮大。都江堰发布客户端下载安装量近23万,都江堰发布微信公众号粉丝量近20万,又见都江堰微信公众号粉丝量超18万。我们持续深化“新闻+政务+服务”模式,改版升级客户端,邀请“数智芸社区”入驻,不断创新建设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都江堰发布”显示度和知晓度,让媒体的力量更加深入地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些是我们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市民对我们认可的体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11月7日,都江堰发布客户端发布共18936条,都江堰发布微信刊发1366篇,又见都江堰微信公众号发布320篇,“都江堰发布”视频号、抖音号累计发布短视频1200余条,《都江堰报》刊发44期,《都江堰》双月刊推出5期;《都视报道》推出新闻266期。上送200余条稿件到中央、省、成都市主流媒体和学习强国平台,全媒体平台总阅读量超5000万。
我们深知自己的光荣与梦想永远印刻在忠诚、使命、奉献的职业底色之上。理想在前引领,前行吧,去触及新闻的核心价值;前行吧,去展现文字难以尽述的真实;前行吧,以现场与报道铸就记者的荣耀。坚守内心信念,怀揣热爱,持续探索,方能不负梦想与行囊!(本报记者 刘晓 胡馨怡 文/资料 图)